六(上)语文重点难点归纳

第1单元重难知识归纳

六年级情义。上

(人教)

一、词语听写。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道德 喜鹊

蝉鸣 照耀 目的地 热乎乎 窥探

二、形近字组词。

玻(玻璃)

蹄(马蹄)

稍(稍微)

波(波浪)

啼(啼叫)

梢(树梢)

辍(辍学)

蝉(蝉鸣)

糊(模糊)

缀(点缀)

禅(禅师)

湖(湖水)

三、易读错的字。

渲染(xuàn) 迂回(yū) 参差(cī)

妩媚(wǔ) 笨拙(zhuō) 摇曳(yè)

鸣啭(zhuàn) 婆娑(suō)冠冕(guān)

四、多音字。

lè(勾勒) mēng(蒙头转向)

勒lēi(勒紧) 蒙méng(蒙蔽)

měng(蒙古)

五、近义词。

勾勒——勾画 洒脱——潇洒

迂回——曲折 拘束——拘谨

六、反义词。

洒脱——拘束 羞涩——大方

迂回——笔直  浑浊——清澈

七、标点符号。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八、背诵。

1.《草原》第1自然段。

2.《丁香结》课后“阅读链接”部分。

3.《古诗词三首》。

4.《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

九、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十、文学常识。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丁香结》的作者是宗璞。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

《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

《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十一、课文内容回顾。

1.《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的赞美之情。

2.《丁香结》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花之歌》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六(上)语文重点难点归纳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