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创造宣言》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了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于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抗战时期,同文化教育人士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战时教育运动。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

二、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三、字音词义

中 zhòng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逼 dùn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懦nuò夫:软弱胆小的人。

豢huàn养:喂养。

灌溉guàn gài: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四、主题概述

    本文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5-11):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割树苗为喻,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第1/3页

21°.《创造宣言》知识点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