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顾颉刚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建树。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论述的就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二、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三、字音词义
凶险:(情势等)危险可怕。
视察:察看。
轻信:轻易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máng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mò守: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停滞zhi: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四、主题概述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如此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六、鉴赏品读
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也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为下文论证提供了依据。
2.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
第1/3页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