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故乡》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1912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家属去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他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1921年1月,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义》等。

三、字音词义

阴晦 huì: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祭祀 si: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伶 lìng俐:聪明,灵活。

愕è然:形容吃惊。

鄙bǐ夷:轻视,看不起。

嗤chī笑:讥笑。

应酬 chou:交际往来,以礼相待。

惘 wǎng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隔阂;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恣睢 zì suī:任意胡为。

四、主题概述

    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痛苦,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描写了故乡萧条破败的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复杂的心情。

第1/5页

15.《故乡》知识点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