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同步历史选修1增分测评卷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金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片刻画符号往往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进行政治选举的历史见证,我国长江流域出土史前刻符陶片数量庞大,如双墩遗址出土刻符陶片630余件,柳林溪遗址出土80件,杨家湾遗址出土200余件。这些刻符陶片可以用来研究和佐证 ( )
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出土的刻符陶片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起源特征
B.中国石器时代可能已出现原始民主
C.早期文字起源于史前陶片刻画符号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易形成文化圈层
2.周人实行严格的同姓不婚原则,数量较少的异姓诸侯成为姬姓诸侯争相联姻的对象,形成普遍的螺割关系。这种领男关系和姬姓集团内部的父兄关系相结合,使周王朝成为“父兄舅舅”之国,组成一个亲属集团。这有助于 ( )
A.权力向周天子集中 B.削弱诸侯的世袭特权
C.扩大周王朝的疆域 D.增强统治集团凝聚力
3.下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 )
(画第)
(赏用)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
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4.下表为秦简中所见文书的状况。这说明,秦朝 ( )
障、用书 专门用于上报
籍(食者籍、恒籍、唐籍、工匠名籍、弟子籍、器籍、户籍、田籍) 地方各级官府中存有的文书档案
合书 秦王下达给地方的命令性文书
券、符、财、传 专门凭证英文书
签书 各种法律文书
A.以法律形式明确文书地位 B.政府部门协作使行政高效
C.形成严密的文书运行制度 D.政府以文书进行行政管理
5.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
A.豪强地主的崛起 B.主流思想的变迁
C.集权统治的加强 D.社会秩序的稳定
6.《新唐书·地理志》载:“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唐代州界也多与山川走向相一致。三百多州分为十道,这十道又与自然地理区域相符合。这一做法 ()
A.使州开始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B.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
C.为唐末割据局面的形成埋下隐患
D.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为明清所继承
7.请代有官员上奏折建议: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降谕批评:卖折内将军机处拍写,殊属不合。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向来奏折内从无抬写之例,此时军机大臣奉公守法,和衷办事,何用汝辈追决尊奉!据此可知 ( )
A.阔部大臣受到军机大臣的管辖
B.中央决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C.奏折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威
D.嘉庆帝有意压制军机处地位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B.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C.否定专制集权政体 D.实行总统制的政体
9.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呼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改国民大会为“全权的民意的机关”,赋予其制定宪法、选举与改组国民政府、决定政府各种基本政策等权力;体会期间,设立常驻机关,监督政府实施宪法,并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决定一切全国性的重大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积极探索国家治理的新方案
B.公开反对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秉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D.坚决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代汉制
10.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多党政治实验的失败和国民党的迅速灭亡证明。竞争型和垄断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没有生存的条件和土壤,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政治协商制度 ( )
A.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
B.是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D.体现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相融合
11.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这表明雅典城邦 ( )
A.在政权建设中极力避免专制 B.司法审判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C.民主政治制度已经趋于完善 D.公民大会注重调解政治纠纷
12.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 ( )
A.公民大会并非最高权力机关
B.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不可调和
D.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13.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和世俗政府被置于上帝和神法之下,逐渐形成了国王要在法律下统治的观念。学者们不断总结阐述这一观念,最终在中世纪形成了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这一传统 ()
A.来源于中世纪神法权威 B.旨在推翻西欧的封建专制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D.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据此可知该宪法的局限性是
( )
A.没有结束美国被殖民的现实
B.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C.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D.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15.1875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参众两院均获独立倒阎权,并且竞相行使这一权力,导致内阁频繁更替,但内阁的更替往往只是总理下台,许多部长仍然留任,时人把这个现象称为“重新粉刷”。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法国 ( )
A.议会是权力中心 B.党派竞争注重妥协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政体运行相对稳定
16.下表为英国下院选举改革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 )
1918年 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选举财产资格限制
1928年 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
1948年 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
1969年 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
A.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英国消除了政治的保守性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军备自备,终身为国家服役,不承担赋税。“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换值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1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