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2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19分)

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精品解析: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第1张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精品解析: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第2张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1. 请为“红山玉龙”介绍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古                           2)轻jié       

2. 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融合                            2)丰功伟绩

3. 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巧妙绝伦 B. 名副其实 C. 多多益善 D. 相得益彰

4. “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 请你根据以下资料夹信息,为铜镜作现场介绍。要求:使用铜镜的口吻介绍,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

精品解析: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第3张 

资料夹】西汉铜镜

▶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52字铭文。

▶表面整体鎏金。

▶背面布满瑞兽、博局纹样。

▶正面平滑光洁。

 

【答案】1.     ①.     ②.     

2. 1)融合指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

2)丰功伟绩指先辈的伟大功绩。    3. A    

4. ③句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大概”或者“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5. 示例:我是一件来自遥远西汉时期的铜镜。我的形状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和完整。我的表面整体鎏金,光泽璀璨,这种工艺让我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如新的光彩。我的正面平滑光洁,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人的面庞。我的背面布满了瑞兽和博局纹样,栩栩如生,并且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件西汉铜镜,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繁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古):形容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

②轻jié):形容轻快敏捷。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融合:融合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观念合并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融洽。根据“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可知,指的是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 

2)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根据“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可知,这里指先辈的伟大的功绩。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

B.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C.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本介绍的是青铜器何尊的纹饰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应使用“巧妙绝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何尊】文段第③句“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成分赘余。删去“大概”或“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题干给出的西汉铜镜的资料,按照正确的顺序说明即可。

示例:我是一件铜镜,来自遥远西汉时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梦想。我的表面通体鎏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更显尊贵。我的正面光滑平整,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你的容颜。我的背面装饰着各种祥瑞、博局纹样图案,并且我的背面边缘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铭文,一共52个字,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恢弘气象。

6. 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文物里的中国多姿多彩,诗词里的中国隽永千年。

先秦诗人以“①______,在水一方”营造浪漫意境,北魏郦道元以“清荣峻茂,②______”赞美春冬胜景,唐代陈子昂以“前不见古人,③______”慨叹时间绵长,④______(人名)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雄心壮志。

南宋晏殊借花落燕归暮春图,表达“⑤____________”的惆怅之感;元代马致远借深秋晚景图,抒发游子“⑦____________”的浓重乡愁……

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文灿若繁星,给世代中国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答案】    ①. 所谓伊人    ②. 良多趣味    ③. 后不见来者    ④. 李白    ⑤.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 夕阳西下    ⑧.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③,⑤——⑧注意“伊、奈、曾、燕、肠、涯”等字的正确书写;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二、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对于大熊猫而言,它居无竹不要紧,食无竹却不得了。它成为竹林隐士并非因为喜欢竹林的清雅,而是为了以竹为食。

在大众眼里,大熊猫只以竹子为食,其实倒也不然。从能量供应角度来说,竹子是一种极为低效的食物,因此大熊猫一遇到机会,还是要开开荤的。曾经,人们多次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发现有大熊猫进入村落羊圈捕食山羊和绵羊。这样一来,在大熊猫以竹子为食这句话前,就必须加上一般这样的限制词。此外,在生物分类上,大熊猫毕竟是食肉目的一员,且不说它的远古祖先是名副其实的食肉类动物,就算从现在大熊猫的身体构造上来看,其进化过程中仍保留祖先的一些特点。譬如,大熊猫有着锋利的犬齿和裂齿,这是大熊猫撕食肉类所必备的牙齿,跟狮子的牙齿类似,而与食草动物牛羊的牙齿明显不同。而且,大熊猫的指和趾的末端都有强壮的角质爪,与黑熊类似。

【注释】①食肉目,是哺乳纲下的一目,食肉目动物俗称猛兽或者食肉兽。

(摘编自郭晔旻《“竹林隐士”的饮食生活》)

【材料二】

人们喜欢大熊猫,不仅因为它们外形、动作可爱,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因素。譬如在动物园观赏大熊猫时,就能发现它们只要醒着就总在玩耍,一会儿在木梯、树木上爬上去趴下来,一会儿抱着轮胎滚来滚去。事实上喜欢玩耍是大熊猫的自然天性,野生大熊猫在吃饱喝足后就会进行各种游戏,甚至有时会下山跑到村子里拿当地农户的水桶器皿当玩具玩。

在可爱憨厚的外表之下,大熊猫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自身各种特化生态特性以及疾病困扰,野生大熊猫生存艰难。20世纪80年代初,在四川曾出现因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而导致大熊猫的食物大量减少的情况,这使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大熊猫一天要吃掉大量竹子,但以竹子为主食的习性其实给它们的肠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竹子纤维多,不太容易消化;另一方面由于竹子营养成分相对较低,大熊猫需要大量进食才能维持生存,因而又加重肠胃负担,使得肠胃疾病成为它们的常见疾病之一,特别是肠扭转、痉挛等疾病成为青壮大熊猫高发病之一。而呼吸道疾病也是大熊猫幼龄和老龄时的常见病,每当春秋气候突变季节,它们就容易感染。

寄生虫感染也是困扰大熊猫的疾病之一。野生大熊猫蛔虫感染几率几乎达到100%,这种感染对它们的危害最大。相关专家调研发现,野生大熊猫寄生蛔虫的数目在100条以下属于轻度感染,重度感染的大熊猫体内虫体数量可达300条以上,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除蛔虫外,蜱类寄生虫也是野生大熊猫身上常见的寄生虫,其中血蜱危害较大,感染率达到100%,会导致大熊猫消瘦、营养不良。

(摘编自李思达《“国宝”大熊猫的动物习性和特点》)

【材料三】

精品解析: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第4张